|
|
風濕病
風濕病是一種常見的反覆發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性結締組織病,可侵入心臟、關節、皮膚、漿膜、血管、腦、肺、腎及虹膜狀體等組織器官,以臟和關節損害最為顯著。
風濕病常發生在寒冷、陰暗、潮濕、擠擁的地方,一般在社會經濟貧困的地區有多發的傾向。其原因與缺乏營養造成機體抵抗力下降,而使鏈球菌感染的機會大大增加有關。風濕病以中國北方較少見,中部地區、南方較多見。即風濕病在溫帶和亞熱帶地區的發病率高。此病內因是人體體質虛弱,或勞累過度、外邪侵入經絡、關節、肌肉而致痹證產生。其次是風寒濕邪氣的侵入而為痹證。
急性風濕病的4項治療原則是以臨床休養為主的一般治療、使用抗生素以控制鏈球菌感染的治療、使用藥物和激素抑制風濕活動的治療,以及預防復發。
急性風濕病急性期需要安靜休息、加強護理,如保暖、防寒、防潮濕等。有心臟炎者,在臨床症狀消失和檢查結果顯示,風濕活動已被控制時,仍需繼續注意休息,逐步增加活動量。若無明顯心臟受損現象,在臨床症狀消失和檢查證實恢復正常後,即可下床活動。飲食宜多吃高蛋白、易消化食物,可適當補充維生素B、C。
|
|
|
|